• 城市影像記錄
    航拍道路攝影建筑攝影水務攝影城市攝影影像博物館
    《鵬城史記》系列?:深圳廣播電臺開播前后的歲月

    深圳40年

    滄海桑田

    我們感嘆它的奇跡

    在奮斗前行的時候

    卻有一批攝影工作者

    用苦行僧的方式

    承擔了紀錄深圳歷史的責任

    甲骨文傳媒

    作為深圳歷史的紀錄者

    特別策劃了《鵬城史記》系列

    將隆重推出一批從未公開的歷史老照片

    給深圳市民呈上一個

    歷史文化饕餮盛宴

    同時

    向默默紀錄深圳城市歷史的攝影工作者

    致敬

    1986年10月12日

    這是每一位深圳廣播人

    都會銘記的日子

    因為這一天

    深圳廣播電臺開始試播了!

    從 無 到 有

    從 轉 播 到 自 辦

    回望經濟特區40周年,深圳廣播電臺從以“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為主,到如今自辦多套廣播節目,深圳的廣播事業呈現百花爭艷滿園春的局面。

    談起深圳廣播電臺的創建和發展,不得不提其前身深圳廣播站。

    1979年,寶安縣廣播站改為深圳廣播站,坐落在解放路170號,當時的廣播站依靠金屬導線所組成的傳輸有線廣播網絡,在深圳城鄉共安裝了3800多個音箱式的動圈喇叭。

    那時候的深圳經濟特區剛成立,沒有屬于自己的報紙和電視臺,廣播站在當時是深圳唯一的新聞媒體,是市委、市政府的輿論工具,有大事,要動員傳達,就開“廣播大會”,縣、市領導就到廣播站來,坐在麥克風前講話。

    圖為位于解放路170號的深圳市廣播站,即深圳廣播電臺正式成立開臺試播時的地址。

    廣播站一樓有傳達室、辦公室、技術部等;二樓是采編播部門以及財務和臺領導辦公室,除了記者那間辦公室有30平米外,其他房間面積都不超過15平米。三樓是播音室和文藝部。

    那時候,深圳人讀的是香港的報紙,看的是香港的電視,聽的是香港的廣播,大街小巷、大小商鋪播放收聽的都是香港電臺的聲音。

    為了盡快改變這種現狀,1983年10月,深圳市委宣傳部當機立斷,決定建立深圳廣播電臺。經過近一年籌備申請工作,1984年,國家廣電部核準深圳開辦廣播電臺,頻率FM89.8。1985年3月經深圳市委市政府批準同意,建立深圳廣播電臺,設辦公室、編輯部、技術部,定編60人。

    1986年3月,籌建電臺的工作全面啟動,時任深圳市主管宣傳的副市長鄒爾康要求盡快將深圳廣播電臺建起來,人員可直接從深圳新聞單位抽調。

    于是,當時深圳市廣播站的副站長鹿松林牽頭組建籌備小組,一面加緊向市里落實資金,一面迅速抽調干部。

    由于調入人員不足,開播時間緊迫,機構設置不能超過文件規定,所以在1986年8月,將記者、編輯、播音員合為一個部門管理,改編輯部為編播部。

    1986年7月,林瑞洲從《深圳青年報》抽調到電臺籌備組,后任命為編播部主任。

    1986年8月,由林瑞洲帶隊赴珠海人民廣播電臺考察學習。

    前排從左至右:劉潤松、陳歡、陳蘭英、章小蘭、張艷萍;后排從左至右:林瑞洲、葉寧、何應緯。

    深圳電臺赴珠海電臺考察學習人員與珠海電臺陪同人員合影。

    1986年,深圳廣播電臺考察組赴廣西人民廣播電臺考察學習。

    圖為考察組成員在南寧吳圩機場的留影。從左至右分別為:陳歡、劉潤松、林瑞洲。

    深圳廣播電臺籌備小組人員參觀東江縱隊北撤紀念碑。

    深圳廣播電臺試播招待會。前排坐者:王偉(照片正中)、鹿松林(左一)、張少威(左二)、陳凱辛(右一);后排左二林瑞洲。

    1986年10月12日,這天早晨陽光燦爛,6點25分,無線電波里出現這樣的聲音:“深圳廣播電臺,深圳廣播電臺,頻率FM89.8……”,隨后是一段旭日初升的晨曲,這就是深圳電臺的第一聲問候,深圳人終于能夠收聽到自己的廣播電臺節目了。

    1987年,深圳電臺舉辦聽眾征文比賽,圖為評委在評閱來稿。

    電臺從無到有,改革創新的探索步伐從未停止。

    1990年6月18日,正式開播的深圳廣播電臺進行第一次節目改版,其特征是“以整點新聞為骨干,大板塊主持人直播節目”,并播出了“朝夕相處,為您服務”的臺標。

    改版后的節目很受聽眾歡迎。1991年初,深圳市統計局城鄉社會經濟調查隊對深圳特區700位聽眾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至少從1991年起,深圳廣播電臺已經打破了深圳本土聽眾被香港電臺壟斷的局面。

    月亮灣:特區女性的心靈港灣

    深圳廣電集團深圳廣播30多年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優秀節目。《月亮灣》、《深圳事大家議》、《廣播快評》、《有話好說》、《898時事雜志》、《發發士多》、《讀家新聞》等等,都在聽眾中留下深刻印象。

    1990年6月18日,深圳電臺正式開播,推岀了一批專題節目,由電臺播音員王薇負責釆編播,以特區女性為服務對象的節目《月亮灣》,深受聽眾的喜愛。

    王薇在錄制節目。

    由王薇主持的《月亮灣》是1990年深圳廣播電臺專為女性創辦的節目(當時的統計表明女性占特區人口的62%)。其中的“心理咨詢”欄目一播出,許多聽眾都被吸引住了,并且引起全國其他省市同行的關注。之后,節目內容開始從女性話題拓展到男女間的友誼、愛情、婚姻……

    從記者到編輯再到主持人就只有一個人的直播式欄目(內地電臺一個節目組一般配備三到五人),工作量是巨大的。

    節目播出才一個月,聽眾的來信就像雪片般飛來。

    由于《月亮灣》節目深受特區女性聽眾的歡迎,1990年底,作為深圳女性的娘家----深圳市婦聯與深圳電臺聯合主辦《月亮灣》節目。

    圖為時任深圳市婦聯主任姜忠與節目主持人王薇。

    1991年8月,深圳市婦聯在寶安路的中泰大酒樓舉辦《月亮灣》聯誼晚會。

    時任深圳市副市長的李傳芳出席了晚會。

    1991年,《月亮灣》聽眾聯誼會成立,每次舉辦聯誼活動都是人山人海。

    圖為聯誼會在荔枝公園舉辦的活動,右一拿話筒者是電臺的潘永漢,右二是電臺副臺長余構文,圖中者為王薇。

    1993年5月1日,深圳廣播電臺從解放路170號搬往深圳市怡景路新落成的深圳廣電大廈,新舊播出系統順利過渡。

    《月亮灣》的影響與日俱增,香港聽眾也紛紛來信甚至來電臺探望王薇,香港亞洲電視臺“深圳乜都有”欄目專門采訪了王薇,《光明日報》以“心靈的港灣”為題報道了王薇和她的《月亮灣》。

    “愿明天的《月亮灣》月更明,風更靜,水更溫柔。”——摘自1990年10月13日,《深圳特區報》刊登的《女人的港灣》一文。

    “月亮灣”啊心靈的港灣,愿您成為那些亟需愛憐和關懷的心靈憩息的天地。”——摘自1991年《深圳風采》刊登的《月亮灣 心靈的港灣》一文。


    林瑞洲 | 供圖

    莊婷婷 | 撰稿

    沈迎彥 | 策劃

    版權所有

    轉載請聯系我們


    上一個: 《鵬城史記》?:從一座木橋看深港百年風云!
    下一個: 《鵬城史記》?:看了這個,你還敢說深圳以前是個小漁村?
    20年行業經驗|城市記錄者|深圳市政府推介的著名傳媒機構
    電話:0755-2528486   傳真:0755-25783380   網址:www.304nanke.com
    郵箱:jgwwh@aliyun.com    地址:深圳市羅湖區清水河一路博隆大廈1204
    Copyright ? 2000-2019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甲骨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成人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