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
滄海桑田
我們感嘆它的奇跡
在奮斗前行的時候
卻有一批攝影工作者
用苦行僧的方式
承擔了紀錄深圳歷史的責任
甲骨文傳媒
作為深圳歷史的紀錄者
特別策劃了《鵬城史記》系列
將隆重推出一批從未公開的歷史老照片
給深圳市民呈上一個
歷史文化饕餮盛宴
同時
向默默紀錄深圳城市歷史的攝影工作者
致敬
本期將帶大家神穿越
回到80年代
一起來看看
羅湖老區最初的模樣
現在人們都喜歡
把羅湖區稱為“老區”
是的
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
其實就是現在的羅湖
全市只有十幾萬人口
如今40年過去了
深圳已經發展成為
2000萬人口的國際都市
還有多少人記得它昔日的模樣?
—·—
提到羅湖老區
不得不提東門老街
東門老街
東門老街
以前叫"深圳墟"
也是原來寶安縣城所在地
這里有電影院、美食街
還有頗具嶺南特色的騎樓建筑
如今
在我們的視野中
都永遠地消失了
成為一代深圳人
永遠的遺憾
? 東門老街人民路,深圳最早的電影院——人民電影院 就在這里。
? 東門老街人民路和解放路十字路口,遠處高樓為現在的海燕大廈。
? 東門老街人民路,新華書店就在這里。
?東門老街人民路,當時有名的蛇餐館就在這里。
? 東門老街南塘食街
說起羅湖老區
不得不提兩個村
湖貝村和漁民村
-湖貝村-
原來是東門老街的中心區域
是著名的深圳海鮮批發市場
所在地
? 80年代初,湖貝村南側原是一個魚塘,后來變成了舊東門菜市場。
? 80年代,湖貝村街巷
? 1993年,深圳發生洪澇,湖貝糧倉也受災嚴重。
-漁民村-
中國最早的“萬元戶”村
鄧小平曾到此視察
? 漁民村的漁民捕魚歸來
? 80年代初,深圳海關到僑社客運站一帶是個人工魚塘,當時屬于漁民村范圍。
? 1984年,漁民村是中國第一家實行工資發放制的農村。圖為村民在分紅。
-口岸-
這里還有兩個標志性的口岸
也是深圳早期的建筑物
? 80年代,文錦渡口岸,是當時深圳最早的口岸之一。
? 80年代,文錦渡口岸,這里當時是貨柜車、客運車進出的通道。
? 80年代,羅芳村口岸,河的對岸就是香港。
80年代的羅湖老區
文娛活動豐富多彩
? 80年代初,深圳首屆春節花會在和平路舉行。
? 1982年,羅湖藝術團成立晚會。圖為演出后臺。
? 80年代,外國友人參觀財貿幼兒園。那時,人們很少機會能見到外國人,因此外國人所到之處都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 1992年,位于東門老街深圳汽車站旁的新世紀商業城開業,原《深圳服裝》雜志社組織時裝模特表演。
一張照片
一個故事
一段記憶
一樁歷史
向創造深圳歷史奇跡的人們鞠躬
向紀錄深圳歷史的人們致敬
想看更多老照片?
歡迎大家繼續關注
《鵬城史記》系列
林為農 | 撰稿
莊婷婷 | 撰稿
沈迎彥 | 策劃
版權所有
轉載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