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
滄海桑田
我們感嘆它的奇跡
在奮斗前行的時候
卻有一批攝影工作者
用苦行僧的方式
承擔了紀錄深圳歷史的責任
甲骨文傳媒
作為深圳歷史的紀錄者
特別策劃了《鵬城史記》系列
將隆重推出一批從未公開的歷史老照片
給深圳市民呈上一個
歷史文化饕餮盛宴
同時
向默默紀錄深圳城市歷史的攝影工作者
致敬
深圳拓荒牛:林為農
他
是深圳美術館的
拓荒牛
? 70年代末,林為農在美術館工作中。
? 70年代,林為農(右)與深圳美術館首任館長雷子然(左),背景是羅湖口岸,當時是香港的管轄區。
他
也是深圳博物館的
拓荒牛
? 1980年,廣東省考古隊在林為農(右二)家里。
他
更是深圳攝影學會的
拓荒牛
? 1993年,林為農(右)在銀湖山上執行拍攝 。
深圳攝影學會成立時,學會只有兩個人,會長何煌友起草了一份報告,林為農負責遞送到政府相關部門審批。
1979年,廣東省惠陽地區文化局舉辦了攝影比賽,林為農憑借著《湖邊夕影》一舉成名,獲得了二等獎,獎金是20塊。
? 《湖邊夕影》1979年
林為農回憶說,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初期非常重視城市歷史記錄。當時深圳市委宣傳部有個領導叫李偉彥,他特批了一筆專項資金,給攝影學會用于影像紀錄深圳建設歷史。
以影像紀錄深圳歷史
是一件久久為功的事業
深圳建設初期
領導就有這個遠見卓識
小編在這里為你們點贊
當時的深圳大興土木,到處都在奠基、封頂、簽約、投產……領導一聲令下,林為農和他的同事就會奔赴現場進行拍攝記錄。
? 國貿大廈當時是中國第一高樓,是“深圳速度”的象征。圖為建設中的國貿(1984年) 。
聳立在深南大道邊上的電子大廈,于1983年竣工,此后圍繞著電子大廈,周邊逐漸興起了華強北電子商圈,現在這里已經成為中國電子第一街。
? 80年代初,建設中的電子大廈是深圳最早期的高層建筑之一
? 80年代 上步工業區
? 80年代初,漁民村是中國萬元戶最多、最富裕的農村,村民都住上了別墅,鄧小平曾到此視察。
? 1988年 光明農場一角
? 80年代,南塘食街也是一代深圳人的記憶。
? 80年代初,當時的蛇口三面環山。
? 1985年 南頭片區
?1982年 羅湖區藝術團成立晚會
?1983年 銀湖旅游中心奠基典禮
? 1989年,中國首屆最佳時裝模特表演藝術大賽,深圳模特代表隊奪冠。
40年
深圳從碎石泥濘的土路
變成遍地高樓
離不開這群
來自天南海北的青年人
? 康佳電子廠工人,是印尼華僑。
? 80年代初 深圳建設者的餐車
? 80年代,羅湖國貿大廈建設者在工地上舉行婚禮。
? 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初期,深南大道建設者就地用餐。
? 80年代初 蛇口碼頭建設者
? 80年代初 深南大道建設者
一張照片
一個故事
一段記憶
一樁歷史
向創造深圳歷史奇跡的人們鞠躬
向紀錄深圳歷史的人們致敬
想看更多老照片?
歡迎大家繼續關注
《鵬城史記》系列
林為農 | 供圖
莊婷婷 | 撰稿
沈迎彥 | 策劃
版權所有
轉載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