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
滄海桑田
我們感嘆它的奇跡
在奮斗前行的時候
卻有一批攝影工作者
用苦行僧的方式
承擔了紀錄深圳歷史的責任
甲骨文傳媒
作為深圳歷史的紀錄者
特別策劃了《深圳記憶》系列
將隆重推出一批從未公開的歷史老照片
給深圳市民呈上一個
歷史文化饕餮盛宴
同時
向默默紀錄深圳城市歷史的攝影工作者
致敬
本期我們將帶大家尋覓
80年代深圳的芳華
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蛇口
1979年
蛇口一聲炮響
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曾記否:
荒涼的沙灘
貧瘠的山坳
集裝箱改建的辦公室
闖出了一條
嶄新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蛇口模式”
? 70年代,開發前的蛇口
? 70年代末,建設中的蛇口
?背景為蛇口招商局指揮部辦公室,由集裝箱改裝的辦公室,袁庚帶領他的團隊在這里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圖為1981年,廣東省文化委員會作家、畫家參觀團,專程來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前哨——蛇口招商局采風(左四為黃篤維,右五為關山月)。
? 1984年,中國文藝界學者在參觀蛇口微波站天文臺;左五為中國著名畫家、人民出版社社長邵宇。
? 80年代初,建設中的海上世界廣場。
? 80年代,蛇口港客運站
? 1988年,蛇口六灣
? 80年代,蛇口赤灣村
五湖四海
改革開放初期
深圳打造了
著名的“五湖四海”旅游景區
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游客
“五湖”:
香蜜湖、銀湖、西麗湖、石巖湖、東湖
“四海”:
大梅沙、小梅沙、溪涌、海上世界
? 80年代,西麗湖度假村
? 80年代,香蜜湖度假村
? 80年代,銀湖度假村
? 深圳東湖水庫(深圳20周年征集圖片)
原住民
? 1983年,南頭原住民捕魚歸來。
? 1983年,鵬城原住民是這樣洗衣服的。
? 80年代,深圳原住民
? 80年代,蛇口原住民在等待丈夫捕魚歸來。
第一代深漂人的生活
?1981年,深圳康佳電子廠員工的休閑時光。圖為現在的深圳民俗文化村和錦繡中華所在地。
? 80年代,深圳火車站打擊倒賣車票的行為 。
? 1984年,深圳火車站候車的乘客。當時站內的座位并不多,候車的乘客大多席地而坐。
? 改革開放初期,缺水是深圳人生活的一部分。攝于1985年。
一張照片
一個故事
一段記憶
一樁歷史
向創造深圳歷史奇跡的人們鞠躬
向紀錄深圳歷史的人們致敬
林為農 | 供圖
莊婷婷 鄧梅 | 撰稿
沈迎彥 | 策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