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
滄海桑田
我們感嘆它的奇跡
在奮斗前行的時候
卻有一批攝影工作者
用苦行僧的方式
承擔了紀錄深圳歷史的責任
甲骨文傳媒
作為深圳歷史的紀錄者
特別策劃了《鵬城史記》系列
將隆重推出一批從未公開的歷史老照片
給深圳市民呈上一個
歷史文化饕餮盛宴
同時
向默默紀錄深圳城市歷史的攝影工作者
致敬
深圳口岸·變遷
改革開放前
深圳只是一個邊陲小城
當時只有一個口岸——羅湖口岸
1950年12月,邊檢站在羅湖橋附近開辟了檢查場地,用木頭和瀝青紙搭建了查驗棚。
60至70年代,上圖左方為香港的口岸,右方為深圳的口岸。
1. 羅 湖 口 岸
改革開放前的羅湖口岸
1984年,開始動工建造的羅湖口岸聯檢大樓。
1985年6月,深圳羅湖聯檢大樓,建筑面積70623平方米,高12層,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接待出入境人員最多的旅檢口岸。
1985年,與新聯檢大樓同時落成的雙層羅湖人行橋,上層為出境,下層為入境。
改造后的出入境通道,兩側密封,使旅客在深港兩個口岸都有一個舒適的環境。
橫跨在深圳河上連接深港兩地的羅湖新橋(火車專用)。
2008年,百年羅湖橋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在港方新界梧桐河畔“安享晚年”。
2. 文 錦 渡 口 岸
文錦渡原來不是獨立口岸,只是鮮活農產品供港通道,不通汽車,沒有旅客出入。這里是中國供港鮮活產品出口量最大的陸路口岸,被稱為連接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綠色生命線"。
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從文錦渡口岸供港的鮮活物資,大的如豬、牛、羊都是搬運工人從橋上趕過港方,小的如雞、鴨及其他物品就靠搬運工人用板車拉過境。圖為工人們工作情況。
80年代 文錦渡口岸
1979年1月12日,文錦渡口岸正式開通貨運汽車出入境。
1981年1月,文錦渡口岸增辟為客運、貨運口岸,同年6月開通出入境客運汽車。
圖為90年代的文錦渡口岸,左邊的橋是1985年建成的新橋,右邊的橋為老橋。舊橋為進,新橋為出。
現在的文錦渡口岸中只保留了新橋,舊橋被拆除了,而且,原來河道的大轉彎也已消失,并且深圳河治理期間把河道改直了。
3. 筍 崗 口 岸
說起筍崗口岸,不得不提“三趟快車”。
"三趟快車"是供應港澳鮮活冷凍商品快運貨物列車的簡稱,始發于河南、湖北、上海,終到站均為筍崗車站(也稱深圳北站)。80年代,這三趟快運列車為滿足港澳同胞的物質生活,保持港澳的穩定做出了很大貢獻。
筍崗口岸
1980年,邊檢官兵在仔細檢查回空車。
1978年,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從“自力更生時代”轉向改革開放時代。蛇口作為對外開放的試驗田,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蛇口口岸應運而生。
4. 蛇 口 口 岸
蛇口口岸是我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個由企業自籌資金建設運營的國家一類口岸。
1983年9月25日,經國務院批準,蛇口口岸正式啟用。
1984年,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首次視察深圳,更加堅定了深圳走改革開放道路的決心和信心。深圳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適時開放深圳東部的沙頭角口岸和深圳中部的皇崗口岸。
5. 沙 頭 角 口 岸
1985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沙頭角口岸建成使用。
6. 皇 崗 口 岸
目前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之一,也是唯一全天候通關的陸路口岸。1988年11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皇崗口岸對外開放,該口岸由客運和貨運兩部分組成。
1989年底,經國務院批準,皇崗口岸開通貨運通道。
隨著深圳對外開放格局的擴大,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雙港(海港、空港)齊飛”發展戰略,鹽田港和深圳機場為深圳經濟騰飛添翼。
7. 鹽 田 港 口 岸
1994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鹽田港口岸正式啟用(圖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20周年征集資料)。
8. 深 圳 機 場 口 岸
1993年5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機場口岸及附屬的福永碼頭正式對外開放。
進入新世紀以來,深圳的城市發展一路向西,福田、南山、寶安組團成為新的城市發展中心。為了方便深港兩地經濟發展和人員交流,深圳市政府決定開通深圳灣口岸、福田口岸和大鏟灣口岸。
9. 深 圳 灣 口 岸
2007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深圳灣口岸正式啟用。
10. 福 田 口 岸
2007年8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福田口岸對外開放(圖為甲骨文傳媒攝影)。
11. 大 鏟 灣 口 岸
2007年底,經國務院批準,大鏟灣口岸投入營運。圖為建設中的大鏟灣碼頭(圖為甲骨文傳媒攝影)。
2011年,深圳特區擴大到全市,特區內外一體化推動了經濟發展,為了實現“東進東出,西進西出”戰略,深圳市政府在深圳中東部設立了蓮塘口岸。蓮塘口岸將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流、物流便捷互通,完善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布局。
12. 蓮 塘 口 岸
圖為即將開放的蓮塘口岸
40年開“關”,從1到12
在這里,打開了深圳擁抱世界的大門
折射了深圳開放和崛起的軌跡
相信在“雙區”戰略的時代背景下
深圳必然成為世界一流城市
一張照片
一個故事
一段記憶
一樁歷史
向創造深圳歷史奇跡的人們鞠躬
向紀錄深圳歷史的人們致敬
想看更多老照片?
歡迎大家繼續關注
《鵬城史記》系列
陳 煥 | 攝影
莊婷婷 | 撰稿
沈迎彥 | 策劃
版權所有
轉載請聯系我們